标准效率更加关注机制和事情本身,通过事情的标准化和机制的固化,减少对人员的依赖,更多是形成企业自己的组织能力,而灵活创新更加关注外部客户和员工,也就是“人”这个主体,通过灵活应对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创新激发员工工作成就感。
关于“人”和“机制”的辩证与平衡问题,我在之前写了两篇文章深度做了分析,结论是:不同场景下,有的时候更多是通过合适的人驱动机制的建立,有的时候是通过有效的机制激发和引导人的产出。
“人”与“机制”谁先谁后
“人”与“机制”,不同场景下CEO们该如何做
因此,回到效率和创新的辩证平衡来看,也是应该区分不同的行业、企业发展阶段和岗位从业人员特征,在不同场景下有所侧重。
创新指向的目标是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效率指向的目标是追求稳定的回报。这就跟家庭资产配置是一个道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应该做好几个方面的配置和投资,其中一大部分是要强调稳定和保值增值,还有一部分可以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也要花一部分用来应对突发风险的。
基于上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矛盾对立的两种思维其实是可以也必须被企业辩证看待和平衡统一的。那么如何理解这样的辩证统一?
标准化效率做好了才能有更多的资源投入灵活性创新,这里的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等,这点在咨询公司、软件公司等类似的技术服务型公司尤为突出,如果这类公司能够有较强的标准化和知识库模板,那负责前台客户交付的项目组就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为客户定制和创新。
创新是推动企业效率爬上新台阶的动力,比如生产企业,小的工艺改进和创新就能优化生产操作流程,可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企业的管理创新,通过组织/流程/激励机制等变革,大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我们看到标准化效率和灵活性创新是从不同的视角为组织创造价值,那CEO们如何同时做好这两者的平衡?下面分享一些总结的点。
标准化是对企业成熟及常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规则化,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 搭框架:基于公司业务运作流程,搭建整体的流程及知识体系框架,针对重点环节逐步建立标准化作业程序,并明确这些环节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体系,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动作;
✅ 强输入:建立定期的知识分享与讨论总结的会议,可配套鼓励分享的积分制度,比如很多公司销售团队通过早会形式,分享实际销售案例,并萃取经验总结,贴近企业自身业务实际的经验和案例是最有效的知识能力。
✅ 广输出:形成自己的标准化流程和知识库,通过IT系统一方面固化流程,另一方面最大化知识库,为员工赋能,提高效率。
创新对现有资源精力的占用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因此,创新也要强调效率,而不是漫无目标的试错,需要通过严谨的创新管理流程来保障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比如软件类产品研发要从MRD市场需求文档-原型设计(交互设计)-视觉UI设计-PRD详细需求文档-开发-测试-上线反馈等。再比如,腾讯用工作室鼓励赛马竞争的机制来推动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果。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几个点,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创新很难推动和实质性开展的原因。首先,创新需要在组织文化和团队成员意识层面先做好铺垫,让大家理解和认同创新的必要性,其次,公司做好做好资源投入的准备,最后,尽量在原有主体之外开辟一小块特区用于创新。这三点主要是为了避免员工对创新的不理解和排斥,给创新一个更好的环境。
最后,关于“灵活性创新”还是“标准化效率”的辩证与平衡,我认为初步可以形成这样的结论:
企业应该做好标准化效率基础上鼓励灵活性创新,两者相互补充和促进,推动企业短期盈利与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