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近 请你细读 那字里行间的用心 是张教授对莘莘学子的期望 也是对新书的认可 人力资源工作的诸多领域中,激励无疑是最为夺人眼球的课题。无论将人视为资源或是资本,使人的效用最大化始终是企业家的普遍追求。从管理学者到HR实践者,都将大量精力用在了对员工效能的研究中,其中对员工的薪酬激励,显然是提高员工效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员工激励的领域,西方学者发展出了一系列管理理论和工具方法,从早期亚当·斯密的工资差别理论就开始显露激励差异化的端倪。现代薪酬激励理论则从心理学中大量获得灵感,将行为主义、认知学派的视角引入激励中,提出了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等,重视对员工最终感受的管理而不只是数字的分发。 但在中国的实践中,许多源自西方的理论工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尽管不会违背普遍的管理原理,但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政策和人文环境。薪酬激励自然也不例外。当前中国环境下员工的需求特点是什么,怎样的分配方式才能最大化满足这些需求,这些需要中国的管理实践者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除此之外,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业务为中心,在思想界和实践界一直会有交锋。尽管“以人为本”的说法非常符合广大劳动者的期望,但企业实践中,这一期望在很多企业家心目中还是排在“以业务为中心”之下。这两种期望之间的矛盾,常常使薪酬体系的设计者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要考虑人工成本的效益,一方面又要关注员工的感受,否则激励也可能变成刺激。 有幸读到《薪酬激励新实战》这本书,在上述两类问题上,都进行了探索,并给出了可操作的方法体系。 本书主要作者孙晓平,从南京大学商学院本硕连读毕业后,在员工激励领域深耕十年,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咨询和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理论积淀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实践积累了突出的业绩。基于对其专业能力的信任与肯定,南京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商学院多次邀请孙晓平讲授分享关于薪酬、绩效、股权等人员激励的内容。这本书正是基于他多个咨询项目和近百场课程分享经验沉淀而来,结合了大量中国企业实例,为中国企业的薪酬激励提供了符合国情的设计框架。其中很多关于管理实操的建议,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与企业管理者在共同探讨和实践中得到的,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HR从业者有着很好的指导价值。 围绕企业家的业务中心思维,从对战略的支撑开始推导薪酬激励体系的搭建,也能最大限度解除企业家的疑惑。这本书提出的“六维动态薪酬激励模型”,第一个维度就是从战略需求出发,提出薪酬体系对战略形成支撑的关键要素。在不同的战略导向下,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岗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激励需求。企业自身的独特环境,则会让同样的激励手段发挥出不同的效用。最后岗位的内在属性,也要求提供不同的激励方式。战略、企业和岗位,基于这三个因素制定的三类薪酬策略,从一开始就将整个薪酬体系的设计框定在为战略服务的目标下,可以说为后续其他维度的设计保障了源头的合理性。 随着90后甚至00后逐渐进入职场,成为骨干。在物质激励之外,直接对员工体验和活力管理,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本书在完整的体系框架探索之外,对于类似的薪酬管理新趋势和激励中常见的两难话题,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例如薪酬究竟要不要保密等等。对于处于不同环境下的HR从业人员都有参考意义。 我推荐关心员工激励的企业负责人和HR从业者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推荐人: 张正堂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学系 相信大家还记得年初本书的第一次亮相 【新动态】覆于垒土,出新反转……嗯,就是初心 恭喜以下读者,将免费获赠本书一本,请看到后将个人的联系电话、地址后台留言给我们 当然,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继续在本末留言索书吧! 获赞数最多的读者将获赠一本哦
|